一、与鉴别其它瓷器一样,首先釉面必须呈宝光。对利用氢氟酸液将釉光吃到看上去似乎“恰到好处”的,还要留意釉面的“平整”度,有“汗孔”(并非棕眼)必为赝品。
二、有关土沁。在透明的釉面中,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土沁一般由不透明的白点组成,呈一点点、一朵朵、一片片有疏有密的。由于胎釉结合好,仅能由表及里浸入釉面,并相对高出釉面,从而使釉面失去光泽。土沁大多上疏下密,透过小白点间隙可以看到锃亮的深层釉泡,釉泡有大有小,一个釉泡反映到釉面即一个棕眼。间或有几个浅层的“冒了顶”,成为个个具有白色边沿的浅坑。浅坑必须是圆圆的,若浅坑不圆,“锐不可挡”,那些则并非土沁,必伪无疑。
三、露胎处的火石红,有可能似黄砖一般红,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大部分露胎处呈现得较均匀,也有的回露出有少比例的白色胎质。釉脚边的火石红较其它露胎处稍红的,可信度更高。在放大镜下观察,凡此处用笔将淡黄釉描上一圈,显得亮晶晶的,必假无疑。
四、元后期釉色应是卵青釉、白釉、青白釉共存。不要认为釉色偏白的或认为青白釉属宋代“专利”就给予否定。
五、真正的元代釉里红的用笔有其随意性和洒脱感,应神速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