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趋温性导致的上浮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是有鱼的,得看水情是否适合鱼的生存,而鱼生活在水里,对基础的水情条件还是有要求的,另外水的变化会一直影响着鱼的变化。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鱼水之情从水温的变化就可以略窥一二。比如:冬季和春季的时候,由于气温还是比较低的,而水里的鱼也会变化自身的体温,来适应周围的水温,此时活性就差。但是谁也不愿意呆在更加冰冷的水里,当太阳升起,水温上升之后,鱼就会感受到这一微妙的变化,就会纷纷游到水温相对稍高的水层。在哪呢?肯定在水表层水温上升最快,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它们成群结队游弋在水面上。解决方法如果碰到因趋温性导致的鲫鱼上浮,那么一定要分清楚情况,才能知道能否钓到。有时候由于温度上升的过快,或者是昼夜温差太大,那么鱼就不能很好的适应过来,就会造成鱼不进食的情况。只有当鱼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才会去考虑进食,另外既然鱼已经上浮,那么我们在作钓的时候,它们就会看到我们,这样一来,鱼就会产生警惕心理,也是不会吃钩的,所以还要注意隐蔽性。
2.
趋氧性导致的上浮鱼虽然生活在水里,但是也离不开氧气,而自然界里的水都是含有一定成分的氧气,这是跟气压又着一定的关系,气压越大,就能将更多的氧气压入水中,那么水体里面的含氧量就大,就是水体溶氧量多,鱼的活性就会很好。相反,当气压低的时候,水体溶氧量低,鱼为了生存,就会上浮到水面,因为越浅的地方,氧气就更容易溶于水,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鱼会从空气中呼吸氧气的。比如: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由于气压达到了最低值,水体的氧气含量也是非常的低,如果水域中的鱼密度比较高的话,就会出现多鱼种集体上浮的壮观景象。此时水里的鱼有多少一目了然,如果低气压的天气持续时间长,或者是鱼过多的话,就会出现翻塘死鱼的情况,因为氧气已经被耗尽,而鱼不可能长时间从空气中呼吸氧气的。解决方法针对趋氧性导致的鲫鱼上浮,基本上是很难钓到的,因为鱼连命都顾不上了,怎么还会去找吃的呢?如果能钓到,基本上都是锚到的,因为一旦鱼上浮了,就很容易被锚到。可以转变思维,只有在解决了水体氧气含量的时候,才能正常去钓鱼。比如:在有入水口的地方,或者在有增氧机的地方下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的水溶氧量肯定高,鱼的活性就高,进食是早晚的事。
3.
趋食性导致的上浮人类尚且以食为天,鱼类肯定更是如此,作为食物链的中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