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当涂原名叫什么
时间:2025-04-11 16:10:07
答案

原名叫姑孰

当涂,又名"姑孰",也有人叫"太平",现唠唠这三种名称由来。

“姑孰”之名虽然从未作为县以上行政建制名使用过,但她从古至今一直是当涂这块土地的乳名。对姑孰地名的来历民间有很多传说,但都不可信,本人提出一种看法,我认为“姑孰”的来源是这样的。

据《民当涂县志》悉,秦始皇推郡县制时,置牛渚县,治牛渚, 西汉时废牛渚县改胡孰县。这时全国有两个“胡孰”地名,江南“胡孰”和淮北江乘县“胡孰”,同名同时易混淆,东汉时淮北“胡孰”从江乘县分柝出来立胡孰县。江南“胡孰”撤县归属秣陵县,并改称“湖熟”。此时的“湖熟” 并非指当涂城,而是指南陵、繁昌、羌湖、当涂一带地域,隶属秣陵县和丹阳县(一部份隶属秣陵,牛渚属秣陵;一部份隶属丹阳县,姑孰属丹阳)。三国时孙权在湖熟地域围城,城名为“湖熟城”,意为湖熟之地之城。这时的“湖熟城”指当涂城,“湖熟”为当涂初期之名。东晋人写史书时防止混淆,改“湖熟”为“姑孰”,古时姑与湖通,孰与熟通,可见“姑孰”名是从晋朝开始使用的,大约在公元317~323年之间。

“当涂”地名来自侨置县县名,隋开皇九年 (公元589年)开始启用。西晋政治腐败,五胡乱华,皇室南渡长江于建康建都,史称东晋。与此同时,北方许多郡、县地方官们也带着辖区的百姓迁徙到长江以南,在异地以原地名重新置县,称侨置县。江北古涂山国这个地方有一个县城叫当涂,即今天怀远县城,该县县令也带着百姓南渡,侨置于铜陵、南陵、石台一带游动,人称马背上的“当涂”。隋朝初,马背上的“当涂”治所驻扎在南陵郊外办公,而原“当涂”城人走城空,改叫“马头城”。与此同时寿春、和州两个县侨置在牛渚,称南豫州,后来迁至姑孰。(注: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姑孰属于湖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一日,庐州总管韩擒虎率精兵五百人夜渡横江,拔采石、拨姑孰。并将侨置在南陵城郊马背上“当涂”治所移至姑孰,同时把侨置在姑孰的南豫州并入,更名“当涂县”,从此开始使用“当涂”之名。本年又将襄垣、于湖、繁昌西乡四乡归属当涂县,从此当涂成了行政管理及军事管理所在地,隶属将州(南京)。后来多数侨置县回到原籍,土族县名恢复原名称,而“当涂”地名却保留了下来。“

当涂”地名能保留下来其原因盖是三国时期,孙权在当涂东南(大公圩)开垦农田,到东晋时,当涂大公圩尚有很多未开垦的湿地,开垦这块湿地可以安置大量的侨迁流民,也为侨置县治所提供税赋来源。又姑孰城没有行政管理机构,是单纯的军事重镇,在姑孰设置治所有先天条件,不存在侨置县治所与土族县治所争夺税赋发生冲突,不存在一城两个政府的尴尬局面。有了土地安置流民,又有了城池设置治所,是侨置县能够安置下来的重要因素,故”当涂”地名也就能够保留下来的原因。然而襄垣侨置到芜湖,侨置所只能在城外办公,又没土地安置流民,侨置县治所得不到税赋而不能正常运转,久而久之,只好回到原籍,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由于没有实土安置流民,到了隋朝,许多难民并入土族,而侨置县治所裁撤了,侨置县名也就撤掉,如上党县、博望县就是这个情况,这种情况比较多。

“太平”不是当涂地名,元朝“太平路”,宋朝“太平州”,明朝“太平府”,这都是机构名称,不是当涂地名。明朝在当涂设“太平府”,管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人们习惯用府名作当涂地名叫,以提高身份,增加荣耀感罢了。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坨坨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