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生理学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时间:2025-04-13 22:18:28
答案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在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的详细解释:

静息电位的数值通常保持相对稳定,对于哺乳动物细胞的静息电位,其数值约为-70mV。这种稳定的电位差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对离子的相对通透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的浓度差,这是由于细胞膜上的钠泵(也称为Na+/K+泵)的主动转运作用。钠泵可以将细胞内的Na+离子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离子泵入细胞内,从而维持细胞内高钾、细胞外高钠的离子浓度分布。

其次,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以K+为最高。细胞膜中存在持续开放的非门控性钾通道,这使得K+离子可以顺浓度差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由于细胞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质与K+离子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了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跨膜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会阻止K+离子的进一步外流,当电位差驱动力增加到与浓度差驱动力相等时,电-化学驱动力即为零,此时该离子的净扩散量为零。这种离子净扩散为零时的跨膜电位差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由于安静状态下的细胞膜只对K+离子有通透性,因此静息电位相当于K+离子的平衡电位。

总之,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是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对离子的相对通透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静息电位的维持对于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参与了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等多种生理过程。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坨坨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