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在长江下游地区,播种期与收获时间关系如下:秋季遮阳网棚栽培8月上旬--8月底10月1日前,秋季露地栽培8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中旬,冬季薄膜温室大棚栽培10月--翌年2月元旦,冬季露地栽培11月--翌年1月5月1日前后,春季露地栽培2月--4月5月中旬,夏季露地栽培5月上旬--5月底6月下旬,夏季遮阳网棚栽培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上旬。
二、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病害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实行非豆科作物轮作,破坏病菌侵染优势,避免连作;播种无病种子,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用种子质量 0.2%~0.3%的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或者用种子量0.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增强植株间通透性,并及时除田间杂草;科学合理施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后用药(特别是土传病害立枯病、根腐病,应及时灌根);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枯枝病叶进行焚烧深埋处理。
2、药剂防治
目前,在防治豌豆病虫害过程中,化学农药仍是重要的防治手段,因此提倡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保障豌豆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根据防治对象不同,选择不同的农药种类和剂型。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适时科学、合理使用,既能控制病虫为害,又能减少环境污染,选用高效、对路的农药以及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