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要求
池塘面积5 -50亩均可,平均水深1.0 -1.5米。冬季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并经阳光暴晒1个月。在蟹种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00 -15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塘底质和杀灭病原体。有野杂鱼的池塘用茶籽饼彻底清塘,用量为水深20厘米时用茶籽饼15-20千克/亩。
二、种草投螺
蟹池应选择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河蟹喜居喜食的品种。螺蛳一般于清明节前后开始投放,首次投放量为250-300千克/亩,以后根据螺蛳存塘量分期适量补放100-200千克/亩。
三、蟹种放养
蟹种放养时间为当年2-3月,水温3-10℃。放养密度为每亩放养规格为100-160只/千克的蟹种800-900只左右;要求规格整齐、肢体健全、反应敏捷、行动迅速、体表无附着生物和寄生虫、无病斑、无早熟。蟹种放养时用4-5%食盐水进行消毒。
四、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3月底开始每天投喂一次成蟹配合饲料,按照河蟹体重的2-4%制定投饲量。随着河蟹的体重增长逐步增加投饲量。高温季节适当补充投喂新鲜玉米、南瓜等粗饲料,以防止河蟹性早熟及降低养殖成本。进入育肥阶段,一般在9月份起,可投喂新鲜杂鱼,每天投喂2.5千克/亩,后期补充玉米等饲料,以改善蟹黄的色泽。
2.水草管控
初期控制好水位,一般超过水草5-10厘米即可。高温季节对伊乐藻要割除上层部分,保持藻体距水面30厘米左右;植轮叶黑藻高温季节会出现过密情况,采取打通道的方法疏通,保留60-70%的水草。养殖后期应及时清除过多的水草,减少水草覆盖面积便于捕捞及保持河蟹品质。
3.水质调控
养殖期间定期检测水质,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水、换水和生物制剂调节等措施改善水质。
五、病害防控
蟹病防治以生态防病为主,通过应用健康养殖技术、实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放养健康蟹种、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投喂新鲜优质的饲料等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坚持每日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