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的名字源于郑兴“割股奉亲”的淳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的美丽故事,并由此演变而来。
“割股奉亲”讲述的是隋末唐初,孝子郑兴,终日勤劳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郑兴守孝3年,母亲久病不愈,郑兴服侍床前,从不解衣,不离母亲半步。母亲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此事传开后,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
“义虎救樵夫”是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清代《孝义县志》记载,明代有个樵夫砍柴坠入虎穴,老虎不仅没有吃他,反而将他背出山外。